当前位置:青光眼 > 青光眼检查

惟视资讯国人研究球形晶状体并发青

编者按:

球形晶状体一般指透明晶体前后径变长而横径变短,由于这种结构上的异常可并发青光眼,导致视力下降甚至丧失。而国际上没有治疗该疾病的统一标准,单纯的抗青光眼药仅有18%的患者眼压得到控制,既往报道晶体摘除、小梁切除、房角分离等治疗有效,但临床上随访周期有限,因而不能作为临床诊疗规范。我们来看一下复旦大医院卢奕教授研究团队是怎样治疗球形晶状体并发青光眼的吧!

前瞻性非随机的临床研究

为了评估晶状体摘除加人工晶体(IOL)植入治疗球形人工晶体并发青光眼的疗效,来自复旦大医院的眼科医生进行了一个前瞻性非随机的临床研究。研究者将年7月至年9月诊断为球形人工晶体并发青光眼的19例患者(24眼)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晶状体异常程度将其分为两组:1组晶体异常范围在一个象限以内(n=7眼),2组晶体异常范围超过一个象限(n=17眼)。1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囊袋张力环+IOL植入术,2组行平坦部晶状体切除+巩膜固定后房IOL植入术,术后随访3年,对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单位)和眼内压(IOP)进行定期监测。

研究结果

术后3年两组眼内压均有明显下降,1组术前眼压为28.84±5.36mmHg,术后3年眼压降至15.86±0.79mmHg,2组术前眼压为26.18±12.16mmHg,术后3年眼压降至14.54±3.40mmHg。两组术后3年BCVA均有提高,1组提高没有2组明显,1组由术前0.79±0.36提高至0.44±0.38,2组由术前1.15±0.75提高至0.43±0.38。

术前检查结果

A裂隙灯下球形晶状体伴晶体异位;B晶体异常区域;C浅前房;D眼底图像,杯盘比0.9;E/F视野检查可见视野缺损。

术前术后前节照

A术前前节照;B晶状体摘除+囊袋张力环+IOL植入术后;C平坦部晶状体切除+巩膜固定后房IOL植入术后;D晶状体摘除+囊袋张力环+IOL+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后。

UBM图像

A球形晶状体伴浅前房;B变窄的区域伴房角关闭;C术后3年前房深度正常,晶状体位置居中;D术后3年房角重新开放。

三维眼前节分析图像

A术前晶状体移位,可见变窄区域(a);B晶状体摘除+囊袋张力环(b)+IOL植入术后3年;C平坦部晶状体切除+巩膜固定后房IOL植入术后3年;D晶状体摘除+囊袋张力环+IOL+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后3年。

结论

晶状体摘除+囊袋张力环+IOL植入术和平坦部晶状体切除+巩膜固定后房IOL植入术均能够改善球形晶状体并发青光眼患者的视力和眼压,3年随访疗效可靠。

原文更多精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voz.com/qgyjc/12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