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光眼 > 青光眼检查

回顾寨卡病毒的2016关键致病蛋白今已确

HappyNewYear

新年快乐

导读: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2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发论文称,他们首次确认了7个关键的寨卡病毒蛋白,这些蛋白或许就是造成寨卡病毒肆虐的罪魁祸首。

回顾寨卡病毒的关键致病蛋白今已确认

     年生物医药界最令人后怕的病毒是什么?寨卡病毒。从年在南美爆发至今,全球多地已经出现它的身影,当世卫组织宣布寨卡疫情不再是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人们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然而年的开门之喜出乎意料: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2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发论文称,他们首次确认了7个关键的寨卡病毒蛋白,这些蛋白或许就是造成寨卡病毒肆虐的罪魁祸首。      我们今天来回顾一下寨卡病毒年的历程,你会对关键致病蛋白确认这一消息有更深的感触。      年寨卡病毒的传播蔓延及防范      年1月,英格兰公共卫生局证实,3名曾前往哥伦比亚、苏里南和圭亚那旅游的英国人患上了寨卡热,这也是英国首次在本土发现寨卡热病例。      年2月,美洲已有23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寨卡病毒感染,巴西已成为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      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寨卡紧急委员会的建议,在对证据进行审查之后,认为当前状况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      年2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消息称,其直属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日前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口岸现场的入境人员中发现一例自委内瑞拉归国的发热人员,经广东检验检疫局实验室检测结果均显示寨卡病毒核酸阳性。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该病例为中国第二例输入性、口岸检出的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年2月17日,世卫组织在日内瓦发布“寨卡战略应对框架及联合行动计划”,为应对寨卡病毒传播及相关疾病提供指导。      年3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提前制定并颁布了针对寨卡病毒的全国性防治措施和行动指南。      年4月25日,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宣布其下属的国家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发现了该国首个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      年5月,新加坡宣布首次在新加坡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是一名从巴西返回新加坡的48岁男子。      年6月,新研究证明作为寨卡病毒的“亲戚”,登革热病毒的抗体能够干扰人体免疫系统对寨卡病毒的响应,进而促进病毒的复制能力。      年7月15日,美国纽约市健康与心理卫生局报告了首例通过“性传播”(由女性传染给男性)的寨卡(Zika)病毒的报道。      年7月29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卫生部确认美国或首次出现“高度疑似”本地传播的寨卡病毒疫情,此次报告的4个感染病例发生于7月初。      年8月1日,美国本地蚊虫叮咬导致的寨卡病例已增至14起,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北部的怀恩伍德市成为了寨卡病毒的暴发区。      年8月9日,美国得克萨斯州卫生部门证实,近日该州哈里斯县一名女婴出生后不久因感染寨卡病毒死亡,这是得州发生的首例与寨卡病毒有关的死亡病例,也是美国首例婴儿感染寨卡病毒死亡病例。      年8月11日,古巴3名居民由于当地蚊虫叮咬而感染寨卡病毒。随后寨卡病毒开始了在古巴的大肆传播。      年8月19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州长里克·斯科特宣布,当地寨卡疫情已扩散到新的区域,在度假胜地迈阿密海滩发现了5例由本地蚊子叮咬感染的寨卡病毒病患者。      年8月27日,新加坡卫生部检测发现有41人在新加坡当地感染寨卡病毒,随后这个数字持续上升。      年9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通报马来西亚新增2例寨卡病毒病病例,并将马来西亚列入寨卡病毒病疫区名单。      年11月18日,世卫组织在瑞士日内瓦总部宣布,寨卡病毒及其并发症在短时间内不会消除,它需要一种长期策略加以应对,因此终止对于其“国际      寨卡病毒的危害被逐渐发掘      年1月20日,巴西卫生部宣布自年10月以来,巴西已报告超过例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其中一些新生儿小头畸形问题严重并因此死亡。      年2月29日,一个国际团队在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报告称,研究首次发现了感染寨卡病毒会引发罕见神经系统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证据。      年3月,研究表明,寨卡病毒能够优先杀死发育中的脑细胞。这一发现为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症之间的关联提供了可能的病理解释,将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探索寨卡感染的治疗方法。      年4月,来医院的一项小规模研究报告称,除了小头症外,寨卡病毒可能还与另外一类因脑部髓鞘病变而导致的自身免疫型脑病有关,类似多发性硬化症。      年5月,科学家首次通过动物实验模型证明巴西寨卡病毒毒株会导致出生缺陷。      年5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华人科学家史佩勇研究组最近成功克隆出寨卡病毒,这项成果有助加速寨卡疫苗的研发。      年7月,美国科学家通过猴子实验发现,如果是在孕期被感染,寨卡病毒留存动物体内的时间会变得相当长。      年8月,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细胞-干细胞》杂志上的研究指出,寨卡病毒不仅感染胎儿的脑细胞,也可能会伤害成人的脑细胞。      年9月6日,美国《细胞报告》杂志发布的一项实验鼠研究显示,寨卡病毒能在其眼睛里存活,并有可能通过眼泪传播。      年11月,Nature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对男性也有很大危害,会严重干扰其生育能力。      年12月1日,据《每日科学》报道,巴西研究人员与耶鲁公共卫生学院的联合研究小组称,寨卡病毒能引起妊娠期感染该病毒婴儿罹患青光眼疾病,相关论文发表在《眼科学》杂志上。      寨卡病毒检测试剂及设备的开发      年春节前,江苏硕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寨卡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研发,至年2月,该产品已经发往全国10多个省份,作为疫情应急储备使用。      年2月,在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清华控股旗下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仅用3天时间,开发出寨卡病毒30分钟快速恒温扩增检测试剂。      年2月23日,医院称,其科研人员合作开发出了一种寨卡病毒快速检测试剂,可将目前的诊断时间从数周缩短到数小时,这一效果在同类产品中十分突出。      年3月4日,华大基因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进入今年首批医疗器械应急审批。同日,天隆科技研制生产的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获得国家CFDA批准进入今年首批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      年5月,一种快速检测寨卡病毒的试纸诞生,它的出现或许能够降低小头症婴儿的出生率。这种神奇的方法来自CRISPR技术。      年5月31日,巴西媒体报道巴西研发出一款寨卡病毒快速检测试剂,可在20分钟内检测出寨卡病毒。      年6月,田中控股株式会社宣布田中贵金属集团旗下经营制造事业的田中贵金属工业株式会社领先全球开发出可直接从血液中检测出寨卡病毒的检测试剂。本检测试剂在10~15分钟的短时间内便可迅速得到结果。      年7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低成本的3D打印设备可以快速检测寨卡(Zika)病毒。这个3D打印的检测装置只有一个苏打水罐大小,成本仅2美元,而且无需用电,也不用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年10月,FDA授予VelaDiagnostics公司开发的一款寨卡病毒快速检测产品的紧急使用授权,该检测用于定性检测来自个体血清、EDTA血浆和尿液样本中寨卡病毒的RNA。      寨卡疫苗及抗寨卡药物的研发      年3月,各国竞相研制寨卡疫苗。      年4月,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院士高福和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施一带领的科研团队针对寨卡病毒(ZIKV)进行分析,发现非结构蛋白1(NS1)的分子结构。      年5月,美国国立变态反应与传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长AnthonyFauci指出,最乐观的情况是,年年初能证明寨卡疫苗的有效性。      年6月,美国FDA批准寨卡疫苗临床试验,以确定寨卡疫苗在健康的人体上使用是否安全。      年6月23日,一个国际团队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两种能作用于登革热病毒的抗体同样能“中和”寨卡病毒,这为开发寨卡疫苗提供了新思路。      年6月28日,美国科研机构宣布他们成功研发出两款寨卡病毒雏型疫苗,并通过小鼠实验证实这两种疫苗%有效。      年7月,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王汉中团队近期揭示了博卡病毒NS1蛋白通过与转录因子p65NTD区域结合抑制p65结合到κB结合位点,从而抑制下游基因转录的机制。      年7月,天津大学杨海涛团队在《蛋白质与细胞》(Protein&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展示了寨卡病毒解旋酶的晶体结构,解开了寨卡病毒复制的关键过程和机理。      年8月3日,美国政府卫生机构宣布启动一种试验性寨卡疫苗的一期临床试验,以评估这种疫苗的安全性以及引发人体免疫反应的能力。      年8月5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成果显示,美国研制的3种新型寨卡疫苗能够有效保护恒河猴免受寨卡病毒感染,且没有不良反应,这为接下来开展人体临床试验铺平了道路。      年9月2日,日本武田药品工业公司表示,接受了美国政府的补助金,将启动预防主要在中南美流行的寨卡热的疫苗。      年9月,医院医生徐妙与其他研究者合作,在多种备选药物里找到了三类抗击寨卡病毒的有效药物,这些药物还要经过动物和临床试验后,才可能最终用于寨卡病毒治疗。      年9月,美国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开发出全新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寨卡疫苗,动物实验证明,这种疫苗能阻止猴子感染寨卡病毒。      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腾川团队利用X晶体衍射技术,首次清晰地捕捉到寨卡病毒解旋酶只结合三磷酸核苷(NTP)、与NTP-金属离子结合后的激活初始态及NTP水解后的状态,从而成功揭示了金属离子激活寨卡病毒NS3解旋酶的分子机制。      年11月,由天津大学杨海涛教授和南京大学籍晓云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解析了寨卡病毒NS2B-NS3pro蛋白酶复合物原子分辨率水平的三维结构。      年11月,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范德比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人类抗体,或可减轻人们的担忧。小鼠实验表明,该抗体可保护小鼠胎儿免受寨卡病毒侵害。      年11月7日,美国科学家又宣布启动另一种寨卡疫苗的一期临床试验。      年11月29日,美国研究人员发表报告说,寨卡病毒倾向于感染细胞膜表面带有一种特定蛋白的脑细胞,并发现阿奇霉素这种常用抗生素能抑制实验室培养的脑细胞感染寨卡病毒。      年12月15日,中科院微生物所严景华团队和高福团队从中国第一例寨卡康复病人体内鉴定出高效、特异的寨卡病毒单克隆抗体,并对其治病机理进行了解析,这在全球尚属首次。      年,寨卡病毒关键致病蛋白确认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2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发论文称,他们首次确认了7个关键的寨卡病毒蛋白,这些蛋白或许就是造成寨卡病毒肆虐的罪魁祸首。下一步,研究人员将重点研究这7种蛋白对人体的影响。在这些蛋白中,有的可能更具损害性,有的可能需要在一起作用才会致病,这些问题都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才会弄清。      困扰人们已久的寨卡病毒虽然尚未被完全消灭,但已经取得的这些成就可以让大家稍微放松长期绷紧的神经,医学技术的进步会证实寨卡病毒并不是“不可战胜的神话”。那么大家预测一下,可以完全抵抗寨卡病毒的疫苗或药物何时会研发成功?Hello,伙伴们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voz.com/qgyjc/127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