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光眼 > 青光眼检查

市医院科普讲堂眼科主治医师黎桂芳讲青

3月6日是第十三个世界青光眼日,世界范围内大约有万青光眼患者,各个年龄段都有患病可能,已成为人类致盲的杀手。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可发生于各个年龄层,其总体发病率为0.2%~1.64%,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3.5%,65岁以上人群则可达4%~7%。青光眼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有青光眼家族医院检查。

青光眼分为先天性、原发性、继发性、混合型。青光眼一般0~3岁的婴幼儿患者基本属于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又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通常大家所熟悉的青光眼多指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常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一旦发现有眼胀、头痛、看灯光有彩虹样感觉、医院检查,配合医生及时诊治。青光眼还常合并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因此容易误诊为胃肠炎、脑炎、神经性头痛等胃肠道疾病或脑血管疾病,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期或者加重病情。青光眼对视功能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常双眼发病,一只眼患病,另一只眼也要及时检查。在治疗时要定期检查,避免无症状性逐渐失明。

如果被确诊为青光眼,也不应向这一致盲性眼疾妥协,通过积极治疗也是可以保住剩余的宝贵视力的。目前,绝大多数青光眼通过药物、激光及手术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长久保持视力。某些青光眼(如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前期,可通过及时干预来预防青光眼的发生。就目前医疗水平而言,如果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一般来说,青光眼患者是不会轻易失明的。但前提是一定要有定期到眼科检查的意识,就像监测血压一样监测眼压。

建议普通人群40岁后应每隔2年~3年检查一次,60岁后应每年检查一次。有青光眼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远视、高度近视、各类眼病、高龄、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等青光眼高危人群,最好35岁后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以排除和早期发现青光眼。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尽量避免在黑暗环境长时间用眼、长期低头伏案、劳累过度、睡眠不足、情绪波动、饮食不节或服用对眼压有影响的药物等。

生活中如何预防青光

1、保持良好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青光眼最主要的诱发因素就是长期不良精神刺激,脾气暴躁、抑郁、忧虑、惊恐。青光眼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尝试通过琴、棋、书、画、音乐、戏曲、旅游等活动陶冶情操,稳定情绪。

2、生活、饮食起居规律

劳逸结合,适量体育锻炼,不要参加剧烈运动,保持睡眠质量,饮食清淡营养丰富,禁烟酒、浓茶、咖啡、适当控制进水量。

3、注意用眼卫生

保护用眼,不要在强光下阅读,暗室停留时间不能过长,光线必须充足柔和,不要过度用眼。

4、无需忌口   

青光眼患者不需要忌口,饮食宜清淡。要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5、注意保暖   

冬季的时候,患有青光眼的人的眼压比夏天要高。闭角型青光眼发病在冬季是长发生的,所以想要避免的话,我们冬季出去的话一定要注意保暖哦。   6、定期检查

对于青光眼家族及危险因素患者,一定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有有发病迹象,应尽快进行巩固治疗,避免对患者的眼睛带来更严重的危害。

供稿:眼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voz.com/qgyjc/13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