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光眼 > 青光眼判断

生技标杆青光眼药之父他的发明,造福

青光眼药之父邱春亿

81岁继续挑战糖尿病眼疾

来自台湾的邱春亿,约40年前发明了青光眼药,造福广大患者;81岁的他,仍不断思考如何嘉惠更多眼疾患者,并且希望将发明成果,献给他的故乡。

在一场由台湾生物产业协会举办的新药开发研讨会中,他神来一笔提出建议:「台湾是隐形眼镜王国,或许可考虑在隐形眼镜里装上药,把它变成一种药物载体。」乍听之下,有点夸张,但在场专家没人可以忽略他的意见,因为,说话的人是邱春亿。「它是本世纪的灵丹妙药!」年,美国CBS晚间新闻主播以这样的口吻报导「左旋滴目乐」,这个在当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青光眼新药,发明者就是在台湾土生土长的邱春亿。

刻苦的新竹小子

赤脚上小学自动自发苦读勤学

在近期远足文化出版的邱春亿自传《创新的视界》封面上,有这样一句描述,「我对于我想要做的无中生有的事情,从未犹豫过。」的确,即使四十三岁那年就发明新药,在国际间被誉为「青光眼药之父」,但他的脚步没有停下;七十岁,提出治疗干性黄斑部病变的点眼药;八十岁,还要挑战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发表过三百多篇论文,专利发明三十件以上,虽然已经八十一岁,邱春亿一直坚持「挑战未知,无中生有」。邱春亿出生于新竹,在十一个兄弟姊妹当中排行第十,童年家境并不富裕,和许多同年代的台湾子弟一样,有过赤脚上小学的经验;考上新竹中学后,虽然学校规定必须穿着黑色皮鞋,但「碍于成本」,他穿的不是「一双鞋」,而是各自零买、长相不同的「两只鞋」。儿时经常看见妈妈、姊姊们一起编草帽贴补家用,这样的身教,让邱春亿从小就非常独立,「我觉得,只要自己肯学,不管什么,一定都能学会。」学、肯学、尽可能地学,成了他自小认知的人生解药。

兼五份差的研究生

跨界食品业还研发炼油机器

邱春亿回忆,他就读台大药学系时,就兼了两份家教;在台大药理学研究所时期,更同时做五份工作,而且领的都是正职的薪水。当时每人平均月薪大约是一千元,可是他的五份正职工作所得,加上研究生的薪水,一个月可以领到六千元,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工作,原本都是我根本不懂的领域。」「但是我什么都敢、什么都学。」邱春亿说,当年的企业老板普遍认为「台大学生什么都会」,所以即使邱春亿读的是药学,食品厂仍找他去工作。于是,他每天凌晨就起床,研读工作所需的相关书籍、论文,「二点一到,自动起床,从没赖床过。」

跨界自学苦读

至于自学苦读的成果,邱春亿这么说:「当时,我不但帮公司研究如何从黄豆抽取黄豆油、精制时如何脱色脱臭,还自己研究机械学,帮公司设计生产设备,告诉铁工厂我要用多大的油桶、用多厚的铁皮,才能做出精制油的机器。」未知的领域,从来不是邱春亿的禁地,而是他永远乐于闯荡的战场。取得硕士学位后,年,邱春亿到美国范德堡大学攻读博士。对于研究,他的思惟和别人迥异,首先是要求跨领域。他说,多数人在做研究时,喜欢用和自己同科系出身的人,这样他们才有共通的语言,容易举一反三,不会浪费时间在沟通上,「可是我一定要用不同领域的人,我学药理,我的研究室要用化学、动物、物理等不同科系的人,因为他们可能异想天开,给我一些新的刺激。」

极端淡定的学者

实验成功会先怀疑失败也不受挫

原来,就连做自己专精的学术研究,他也要自找麻烦似的加入未知元素,试着激荡出前所未见、无中生有的结果。

事实上,邱春亿当年发明轰动世界的「左旋滴目乐」,就是一个百分之百无中生有的过程。在此之前,邱春亿从未接触过眼科药理,年,一位研究生交给他一篇名为《自主神经药物与眼压关系》的博士论文,内容、条理、逻辑皆差,他忍不住花了一个周末自己动手整理,甚至就像当年苦心研究食品工业一样,自行推敲出适当的药理基础。他没想到,当年医学界根本没人做过相关的综合分析与理论诠释,这篇论文很快引起轰动,也进而走到新药开发的过程。

始终保持平常心

而在整个研发过程中,邱春亿给许多人的最深刻印象,就是这位改写医学历史的学者,一路走来,始终保持极端淡定的平常心。「在家里,我从来都感觉不到他的情绪激动。」邱太太笑说,她能体会邱春亿的压力,「毕竟,一个外国人在美国当上大学的系主任,要让这些人心服口服,就得比别人多一倍的努力,但他在家里,从来没有疲累的样子,生活极度规律,我也从来没听过他抱怨。」对于自己高度沉稳的情绪,邱春亿也有一番解释,「实验如果出现好的结果,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先怀疑:是不是做错了?」实验成功不急着高兴,那么,实验失败呢?「那也不必难过。」他说,遇到结果不如预期时,脑袋里第一个跳出的念头是,「其中必有蹊跷,只要能够厘清,就可能有新发现。」这种近似于胜不骄败不馁的超高EQ,让他在发明「左旋滴目乐」之后,继而开发出副作用更少的「右旋滴目乐」。由于生物的分子大多是左旋性,所以过去学界认为,只有左旋药物才有疗效,但邱春亿却希望亲手证明右旋无效,没想到这样的实验,竟发现右旋滴目乐同样有效,他也再一次「无中生有」。

去国多年,邱春亿对故乡台湾始终有一份感情。在80年代开发右旋滴药物的期间,「我曾希望把右旋滴目乐拿到台湾来研发,提升台湾的医疗水平,没想到台湾药证处不敢批,结果年,它在大陆上市。

心系故乡的台侨

写信提醒总统对SARS提建言

爱台湾的他,也曾向前总统陈水扁去信写道,「我们要学美国,把生技当作重点发展产业,如果政府心态不改变,有再好的头脑和研发,也做不出新东西!」年,台湾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严重,邱春亿再写信到总统府说,「SARS病毒在温度降下来之后会更活跃,所以不能随便退烧;否则医生以为病人烧退了、病也好了,其实病情反而恶化。」他建议让病人退烧的同时,在胸部局部加热(SARS死因多出自肺功能衰竭),以杀死病毒。他很高兴看到台湾政府有因应动作,规定药房不能卖退烧药,医院接受治疗。

和别的学者不同

彦臣生技药品董事长黄中洋认为,邱春亿和其他学者不同之处,在于「选题以实用性为考虑」。因为有些学者做研究、写论文,有很高的成就,但不一定能造福人类;而青光眼、黄斑部病变,以及糖尿病所导致的视网膜病变,是成年人致盲的三大原因,青光眼之外,后两者也正是邱春亿目前着眼的主要目标。通常一种药物从开始研究到上市,整个过程大约是十二年,而邱春亿的干性黄斑部病变点眼药,已接近研究尾声,预计二、三年后上市,可造福为黄斑部病变所苦的大众。接下来,邱春亿还从彦臣生技的一种新专利化合物中,找出可能用在治疗糖尿病所引起视网膜病变的疗方。

糖尿病患者约有三分之一会有这类困扰,因此他希望协助台湾业者研究开发,如果成功,同样能让广大群众受惠。

高龄八十一岁的邱春亿,每天早上做二十分钟体操后,和夫人一起出外散步四十分钟,这样的生活形态也维持了数十年。无论生活、研究的步调,甚至对于年轻时就开始药理研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希望「无中生有」的热情始终如一,他不只乐在其中,更对人类有显著的贡献。

邱春亿

出生:年经历: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药理暨毒理系系主任、医学院助理院长及副院长等学历:美国范德堡大学药理学博士、台大药理学硕士

来源:话题人物

他拥有的核心技术,谷歌不能没有他!

·点击图片阅读·









































北京有没有准分子治疗白癜风的
白癫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voz.com/qgypd/201612/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