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光眼 > 青光眼危害

WGCUBM应用于PACG的最新研究动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编者按

  20世纪90年代初,Pavlin首次设计出了第一台超声生物显微镜(UBM),随后因其在活体状态下能够清晰全面地显示虹膜、睫状体、晶状体赤道部和悬韧带等结构,弥补了裂隙灯、房角镜、A/B超等其他检查方法的不足。近日于香港召开的第六届世界青光眼大会(WGC)上,JoseArrieta教授发表了题为“UBM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的应用”,因其详细解读了目前UBM在检测高褶虹膜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房角关闭机制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得到了大会上众多专家的   最新研究中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依据UBM检查的角度分为瞳孔阻滞、高褶虹膜综合征等几类。其中认为高褶虹膜综合征患者房角关闭的原因是由于前位的睫状体突将虹膜顶向房角的结果,并且在UBM检测中观测高褶虹膜时要考虑以下几点问题:高褶虹膜与相对瞳孔阻滞(RPB)常常共同存在于同一患者;单纯高褶虹膜病例也存在但是较少;单一构型为主的应该考虑到每一象限中哪种构型是主要的,某个给定的构型占主导地位的象限数目。[1,2]

  对于高褶虹膜综合征是否由高褶虹膜引起,Yan等研究报道发现[3],在对PACG并行周边虹膜切开术(PI)的患者(眼)进行观察时,术后2/3患者有遗留的房角接触性关闭,其中略低于50%的患者具有高褶虹膜。由此也引发了对于假性高褶虹膜的探讨,其定义为多种虹膜或睫状体囊肿导致的窄房角构型[4],并且周围囊肿(虹膜睫状体)常常具有以下特点:年轻成年女性的发生率较男性高达3倍;多发生于颞下方,导致颞下方虹膜面积改变;可以无症状;常常不发生进展。而从症状学的角度辨别假性高褶虹膜时可发现周边虹膜局限性隆起,并且传统诊断手段诊断时具有局限性(例如生物显微镜、前房角镜检查、常用的超声检查),但借助于UBM就可以有效准确地对假性高褶虹膜进行诊断。

  此外,对于是否应该依靠UBM考虑在房角关闭中的作用,年Tan等发表于《美国眼科学杂志》(AmJOphthalmol)中的一项研究发现[5]:晶状体矢高(LV)>.6μm的患者可关闭房角的发生大于LV≤.7μm的患者;没有证据证明LV与(或)晶状体厚度和行超乳手术之间的相关性。这两个指标强有力的表明了晶状体在房角关闭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怀疑房角关闭要从以下几点考虑:虹膜小梁粘连至少°,并且粘连情况的观察需要在暗室内进行;单纯构型的青光眼很少见;需按照象限进行构型分析;要考虑除了相对瞳孔阻滞和高褶虹膜之外的其他可能;评价晶状体在房角关闭中的作用;UBM是对前房角镜检查的重要的补充。

点赞和转发是一种美德。









































杭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voz.com/qgywh/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