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买盘涌动"背后的重要推手
近期,市场一线债券交易员的最大感受就是“借钱容易、买盘涌动”。买盘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去年3、4季度因利率市场化加速而大规模扩容的债基、券商和银行理财产品,和度过年末考核时点后部分商业银行的配置需求。 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常常项项目顺差2138亿美元,而资本项目下则逆差1173亿美元。我国国际收支由从前的“双顺差”逐渐转变为目前的“一顺一逆”,值得关注。过去在我国国际收支长时间双顺差的情况下,央行一方面为稳定汇率而被动结汇,投放了大量人民币基础货币;另一方面,不能不大量使用存款准白癜风能否治愈备金率、信贷进行窗口指导等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手段。而如果国际收支大体平衡,央行就能够腾出手来,将更多精力放在对市场利率的调控上,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得以加快。 事实上,回想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的一举一动,比如:降息的同时扩大利率浮动区间,今年1月份央行推出了SLO工具等等,我们恍如已嗅出了更多利率市场化的味道。而正是利率市场化推动了银行资金出表,才带来了泛固定收益产品的繁华,及其对部分收益率相对较高信誉债券的追捧。 需求高涨的同时,信誉债供给又迎来每一年一季度的常规淡季。因此,虽然去年底开始经济基本面预期对债市的影响偏于负面,但短时间供给和潜伏需求的相对失衡仍导致各类债券收益率一路下行,初期白癜风医治方法乃至有点儿“是个债就能涨”的意味。一般来说,如果市场因基本面变化而出现涨跌,会出现较明显的期限分化,而本轮债市上涨中,期限分化很不明显,也反应了本轮行情的供求关系推动特点。 那么,目前这类供求失衡局面未来如何演变?我们认为,分析供求关系更应当关注供求的边际变化,而不应过量关注总量。由于决定价格涨跌的不是总供给和总需求,而是边际供给和边际需求。一方面,随着股票市场上涨逐渐被大多数机构投资者认同,类固定收益基金扩容增速短时间将趋缓;另一方面,春节过后可能迎来信誉债发行量同比和环比的更大扩容。债券市场是否是会在2季度出现由目前供求失衡到供求平衡,乃至供过于求的转变?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