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取消输液,「能口服不输液」的理念也慢慢被接受。就在8月的某一天,一位朋友因为「发热、腹泻」医院就诊,考虑「胃肠炎」,急诊医生开出验血、输液等医嘱后让「先输一天液体,如果体温>38.5℃就服退烧药。」
次日,在我的提醒下,来医院复诊。配了「乳酸左氧氟沙星片」1盒,告知「一日2次,一次2片」口服。
此时已过18:00。又过了一天,我再电话问询。回答:药已经吃了,19:00吃了一次,22:30又吃了一次。
怎样服药才正确?确实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口服药一日三次,多久一次?
再来看看「乳酸左氧氟沙星片」的药物说明书:口服。
成人常用量:
1.支气管感染、肺部感染:一次2片,一日2次,或一次1片,一日3次,疗程7-14日。
2.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一次1片,一日2次,疗程5~7日;复杂性尿路感染:一次2片,一日2次,或一次1片,一日3次,疗程10~14日。
3.细菌性前列腺炎:一次2片,一日2次,疗程6周。成人常用量为一日3~4片,分2~3次服用,如感染较重或感染病原体敏感性较差者,如铜绿假单胞菌等假单胞菌属细菌感染的治疗剂量也可增至一日6片,分3次服。
那肠道感染的用法用量又是多少?应该怎么口服?确实有时候手里拿着药物说明书,也是让人看得云里雾里。其实,类似的服药问题还有很多。
一日三次如何服?这样安排更合理「一日三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
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即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治疗的效果。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浓度。
那是不是所有的一日三次服药时间多要按照8小时一次来服用?具体问题可以具体对待。
对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杀灭细菌需血液内及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保持在一定水平,该类药物一日三次应是每隔8小时服用一次。按照多数人的进餐习惯,早上7点、中午12点、晚上6点服用,间隔时间分别是5小时、6小时和13小时。
这样会使血药浓度白天高、夜晚低,杀菌作用只在白天发挥功效,到晚上细菌又会大量繁殖,很容易造成细菌耐药,本来有效的药物也会减效,甚至失效。
因此,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建议把早上用药时间安排在6点,然后下午2点服1次,晚上10点再服1次。同样,一日二次的服药时间,如果能做到12小时一次口服,可以安排早上7点、晚上7点。这样既不会打乱原有生活规律,也不用半夜起来服药。
与抗生素类药物一样,讲究每隔8小时用药的还有抗癫痫药、止痛药、激素类药、治疗甲亢和哮喘的药物。
当然,有些药物是参照一日三餐来服用,如降糖药。因为,只有吃饭后血糖才会升高,这类药如果每隔8小时吃一次,就起不到治疗作用。同样按照三餐时间服用的还有调脂药、胃药等。
饭前饭后怎么分?空腹饱腹有讲究「饭前服用」则是指此药需要空腹,即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如果你在吃饭前刚吃进一大堆零食,那此时的「饭前」可不等于「空腹」。
「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即餐后半小时时服药,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同样,如果你在饭前刚吃进不少零食,也不必教条的非要等到饭后才服药。
常用服药时间归类:
分类
说明
空腹
未进食前30~60分钟
饭前
三餐前30~60分钟
饭时
饭前片刻或餐后片刻
饭后
餐后15~30分钟
睡前
睡前15~30分钟
必要时
指发热时或疼痛时立刻服用
以下是一些需要在空腹或饱腹时服用的常用药:
空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阿莫西林、红霉素、利福平、息斯敏、胃舒平等。
饱腹:阿司匹林、安定、复方新诺明、磺胺吡啶、环丙沙星、扑尔敏、帮助消化的胃蛋白酶等。
服药剂量有讲究常用量、维持量要搞清任何药物的使用都有剂量要求。表示药物剂量的常用术语有:剂量、极量、治疗量、安全范围、常用量、维持量。分别来说明:
药物的剂量是指即用药量,指一次给药后产生药物治疗作用的用量。
通常在一定范围内,用药的量愈大,药物在人体内的浓度就愈高,其作用也愈强。但药量超过一定限度后,药物的主要作用将变为毒害作用而不是治疗作用。这个药物的限度就是极量,即可以安全使用的最大剂量。
从药物最小的有效量到极量范围,称为治疗量。医师最常用的是药物的常用量。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病情得到控制,需要将药量减少,这就是维持量。维持量就是维持药效的最小剂量。
提醒:同一种药品,剂型不同,其所用的剂量也不同。因此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看清药品的剂型和规格。
慎用、忌用和禁用一字之差需区分慎用,是指药物可以使用,但要谨慎!需要慎用的大多数是儿童、老人、孕妇、运动员以及心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因为这些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功能特殊,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高,所以要慎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用药情况,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刻停药。
忌用,已经达到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反复使用。标明忌用的药物,说明其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较大。但一般有个体差异。如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忌用苯唑青霉素钠,因为该药可减少白细胞。
禁用,这是对用药的最严厉警告,禁止使用就是不能使用。如口服左氧氟沙星片的患者对氟喹诺酮类药过敏的患者禁用!又如青光眼患者禁止使用阿托品!等等。
提醒:药物说明书上往往将「禁忌」归在一类予特别提醒,需慎用、忌用及其他需注意事项会在「注意事项」中提醒。
服药喝水有讲究正确喝水保药效服药时多饮水,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用量较大的药物的血中药峰浓度,加快达峰时间,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一般提倡服药时要喝~毫升水。但服药时喝不喝水、喝什么水也是有讲究。
服药时要多喝水:如胶囊剂不要干吞,因为药物容易粘附在食管壁上而造成食管的损伤。又如磺胺类药物,其代谢物容易在泌尿道形成结晶,要求大量喝水。每日最好不少于毫升。
不可以用水送服:如止咳糖浆,可以先喝点温水,再服用止咳糖浆,让药物覆盖在咽部的粘膜表面,可以减轻粘膜的炎症反应,阻断刺激,缓解咳嗽。
溶解服药:粉状的药物需要用液体溶解后服用。
不要用茶水送药:因为茶水中的茶多酚类会与药物中的金属离子结合而发生沉淀,不仅不能为人体吸收,降低药效,而且还会刺激肠胃。茶水中的咖啡因,具有兴奋作用,镇静类药物也不宜用茶水送服,会降低药效。
提醒: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不要将药分开或掰开服用。这类药物在肠道才能释放出来,一旦药物分开后,肠溶衣被破坏,失去了肠溶衣的保护作用,药物在胃中释放出来。
这样,药物要么被胃酸破坏而失效,要么药物提前释放损伤胃黏膜。
编辑:王妍
护理君配伍禁忌,你都了解了吗?回复,护理君详细告诉你;回复「绑定」,还可获得5个丁当,下文献下PPT兑换各种奖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