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8日,“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的古城苏州,在丹桂飘香的季节里迎来了第五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的盛大开幕!国内外优秀眼科医师与顶尖专家相聚于此,分享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大会盛况空前,异彩纷呈。在今日中午,参天制药同时召开两场精彩卫星会,一举囊括国内青光眼领域和角膜领域最大牌的专家,分别就青光眼和角膜上皮损伤的规范诊疗及研究热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现分别撷取会议精髓,以馈读者。“新PG,新选择——他氟前列素(泰普罗斯?)卫星会”医院的王宁利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孙兴怀教授在会议开始时讲到:“最近二十年,青光眼药物治疗进展非常快,有许多新产品出现,改变了我们的临床治疗策略,中国的青光眼专家共识也把前列腺素类药物列为POAG患者的首选用药。今天我们又迎来了前列腺素类家族的一位新成员——他氟前列素,商品名泰普罗斯?,现在已经在中国上市。他氟前列素的出现一定有其新的特点,我们期盼在临床应用当中能够将他的长处发挥出来。”医院的陈君毅教授发表精彩演讲。PGAs治疗POAG的反应率原慧萍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前列腺素类似物(PGAs)为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首选治疗药物,已有众多的临床研究证实,PGAs是目前临床作用最强的局部降眼压药物。其中原教授以最新上市的PGAs——他氟前列素(泰普罗斯?)为例,对PGAs的降眼压效果和特点进行了阐述:中国三期临床研究证实,他氟前列素可有效降低POAG和OH患者升高的眼压,平均降压幅度达37.2%,并且眼压下降20%的患者比例高达91.2%,个体差异小。原教授接着讲到了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存在部分患者对于不同PGAs药物降低IOP反应程度的差异。以他氟前列素与曲伏前列素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降低眼内压的效果差异为例:用药第12周时他氟前列素组有72%的患者IOP下降10%或以上,而曲伏前列素这一比例为62%;其中在基线眼压处于低值(10-15mmHg)的亚组患者中对两种药物进行比较,他氟前列素组IOP下降10%或以上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曲伏前列素组,并且他氟前列素降低IOP效果与基线IOP无关。引起不同患者对PGAs药物反应不同的因素很多,比如:年龄、种族、基线眼压、角膜渗透性、眼内药物代谢、FP受体表达不同等。那么患者在对一种PGAs不反应的情况下,下一步该如何选择呢?根据对临床前以及临床研究证据的总结,原教授提出未来青光眼治疗必然是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个体化精准治疗;可以选择对PGAs反应率高的药物治疗;对一种PGA不反应的情况下,可更换另一种PGA,也可延长不反应的PGAs药治疗时间,进一步观察;如果患者存在对一种PGA不反应,在确定无效之前,建议试验全部PGAs,选择最有效的PGAs。青光眼和眼血流陈君毅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目前的研究发现青光眼的致病机理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主要有高眼压的机械性压迫学说以及眼部缺血学说。眼部血流对青光眼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眼灌注压以及视网膜血管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两个方面,而影响视网膜血管调节的主要是肌源性和代谢源性因素。检测眼血流的技术有激光散斑血流仪以及近年新出现的Angio-OCT。陈教授通过使用Angio-OCT检测青光眼患者眼血流的研究发现,早期POAG患者黄斑区的毛细血管密度随病变加重逐渐减少,黄斑区全层及内层视网膜厚度随病变加重而变薄。那么黄斑区微循环的改变与结构、功能的损害有何关联呢?陈教授提出,黄斑区微血管密度与视网膜厚度及视野损害息息相关,其与内层及下半侧视网膜厚度相关性更强,与损害较重的半侧视野及其相应的视网膜厚度相关性更强。陈君毅教授认为,血流因素是青光眼非常重要的发生发展机制,但是之前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可以扩张眼内血管的青光眼治疗药物。但是有许多研究证据表明,目前最新上市的他氟前列素可以明显增加眼内血供,日本的一项他氟前列素对比拉坦前列素用于POAG患者的研究观察患者眼压和眼血流用药前后的改变。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降眼压幅度相当,并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使用他氟前列素患者视盘上方、下方和颞侧血流都有非眼压依赖性的显著增加,而拉坦前列素并无此效果。由此表明,他氟前列素在降眼压的同时还有增加眼血流的效果,这对临床医生来说是比较振奋的结果,尤其是对于NTG患者,使用他氟前列素也许可以更好的缓解由缺血造成的视神经损害。王宁利教授最后围绕前列腺素类药物降眼压、保护视神经的可能机制以及检测眼血流方法的最新进展等进行了精彩的总结发言。角膜上皮损伤及修复——爱丽?医院的范先群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姚克教授在会议开始时讲到,年国内研究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术后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相比干眼的发病率更高。在术后使用高浓度的人工泪液可以防治白内障手术切口造成的异物感。姚教授建议在白内障术后使用0.3%爱丽?滴眼液,浓度高、滞留眼表时间长,可以缓解患者的手术造成的异物感。医院医院的严宏教授发表精彩演讲。角膜上皮损伤与修复的再认识角膜上皮完整和功能正常与其周围微环境密切相关,史伟云教授通过临床实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了角膜上皮构造、影响角膜上皮不愈合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临床认为角膜上皮2-4天之间仍未愈合则称为持续性角膜上皮不愈。常见的原因有泪膜异常、上皮基底膜异常、药物性角膜炎、支配角膜神经异常等。在上皮修复过程中,纤维连接蛋白在角膜移行中起重要的作用,加入玻璃酸钠可促进纤维连接蛋白的活性,加快上皮的移行,并且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玻璃酸钠有两个作用:作为人工泪液和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史教授特别讲到如果在临床上患者的角膜上皮状态不好,且缺少泪液,玻璃酸钠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史教授另外讲到,病毒性角膜炎伴发干眼容易造成持续上皮不愈合,抗病毒药物对角膜上皮损伤较大,且患者泪液少,这种症状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史教授建议在治疗过程中要选择有上皮保护作用的人工泪液(如0.3%爱丽?滴眼液)联合抗炎和抗病毒药物,一般治疗2-3周可以痊愈。一项国内研究表明圆锥角膜行DLKP术后加0.3%玻璃酸钠滴眼液后在3-5天植片上皮得到修复。此外抗生素、抗真菌类滴眼剂、表面麻醉剂等眼部局部用药以及白内障、青光眼等内眼手术也容易引起角膜上皮损伤。史教授特别强调,发生药源性角膜炎时,首先要暂停原有药物的使用,同时使用促角膜修复剂(比如0.3%爱丽?滴眼液)及低剂量激素抗炎眼膏或凝胶,如果3天无好转可改自体血清。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损伤诊疗策略严宏教授在演讲中指出,白内障手术是现代外科最成功的手术之一,手术技术和人工晶体不断创新,患者术后效果的满意程度也不断提高。由于大多数白内障患者为中老年人,泪液分泌功能下降,眼表稳定性和对各种损伤因素的抵御能力较差,所以白内障术后更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干眼或使原有的干眼加重。白内障术后干眼特点为BUT(BreakupTime)短缩,Schirmer试验泪液分泌量减少。正常处理术后1-3个月基本恢复,但也有20%的患者不能缓解。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指出,中重度干眼患者均伴有角膜上皮损伤。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如果伴有干眼,会影响手术效果、降低患者视觉、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严宏教授特别强调,在白内障围手术期需
白癜风初期能治愈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voz.com/qgywh/1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