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鲍鱼价格正处于低谷时期,传统的海中八珍之首的名贵海产品如今也能走入寻常百姓家了,那么你了解鲍鱼的做法吗?
文/鲍语(AwesomeAbalone)一只小船春季将至,鲍鱼作为中国美食文化中重要的一员,会出现在你家餐桌上吗?面对平时不常吃的鲍鱼,处理起来是否束手无策呢?
今天小编就围绕“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这三个问题,向大家详细介绍“拥鲍味蕾”的正确打开方式!
能吃吗?
——鲍鱼的内脏,是美味还是毒药?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为保证鲍肉口感的纯粹,在处理鲍鱼时习惯将其内脏去除;但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却常常是不加以去除的,保留了鲍鱼完整的风味。
鲍鱼的内脏在处理得好的情况下能做到肥而不腻,口感极佳,是很多人心目中堪比鹅肝的至尊美味;此外,鲍鱼内脏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牛磺酸、许多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不仅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但同时,它也被质疑“具有毒性”。那么,鲍鱼的内脏到底能不能吃呢?
鲍肉蘸鲍鱼肝酱
鲍鱼内脏粥
鲍鱼的内脏,一般指的是鲍鱼体除贝壳、头部、足部、外套膜以外的部分,约占鲍鱼体重的20%-30%。它包含了多种器官,而其中最影响口感又可能含有毒素的应该是其中的中肠腺(相当于脊椎动物的肝胰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鲍鱼肝”。
鲍鱼毒素是从鲍鱼内脏中分离提取的有皮肤光毒作用的化合物,是海藻叶绿素衍生物的分解产物。这种毒素一般容易在春季聚集在鲍鱼的内脏中,具有光化学活性。
当人体食用了含有这种化合物的鲍鱼,就可能引发光敏疾病,即见光出现皮肤红肿的过敏现象,但通常并不会很严重。一般生活中食用鲍鱼的情况下,中毒现象还是较轻且偶发的。若能规避每年春季的食用期,则更为安全。
在品尝美味与远离风险之间,决定权还是交由吃货自己吧!
好吃吗?
——如何挑选鲍鱼
第一,注意辨别鲍鱼的真假。一般来说,鲍鱼的个头越大价值越高。但也要注意所谓“万金难买双头鲍”,别被某些无良商家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给骗了。
第二,仔细观察鲍鱼的外形。一般来说,肉质肥厚的比肉质干扁的要好,而底部宽阔的比瘦长的要好,也不要挑选长相怪异、与众不同的鲍鱼。此外,如果体型有缺陷,可能是腐烂后被去除的,可能不太新鲜。
第三,正常的健康成年鲍,肉足的色泽是乳黄色的并且没有异味。鲍鱼死后肉足就会立即变硬,而后渐渐变软、缩小,并且会产生异味。
此外,小编那常年下厨的父亲告诉小编,挑鲍鱼一般挑附着力大的。能吸附在池壁、石头上至少说明这头鲍鱼还是活着的,而吸附力越强的鲍鱼生命力一般越强。而如果要买干鲍,则以个头大小均匀、肉质厚实、表面洁净、体干坚硬、无异味者为佳。
怎么吃?
——如何处理鲍鱼
第一、让鲍鱼泡澡!买回的新鲜鲍鱼可以先在盐水里浸泡半个小时。
第二、给鲍鱼搓澡!用刷子沾着盐把表面和边内的黑色粘物刷洗干净。
第三、要开始动粗啦!鲍鱼的肉体和贝壳之间连接的部分叫贝柱;在贝柱边上有一团水滴型的阴影则是内脏所在的位置。(记住内脏和贝柱的大体位置,以便分解的时候可以精确下刀,避免弄破内脏!)
根据煮法处理内脏:若不把壳肉分离,则可用剪刀沿壳边伸入内脏所在位置,将内脏小心地挑出;若要直接分离壳肉,则用勺子或刀分离后再取出内脏即可。此后再将鲍鱼清洗清洗。当然,保留内脏一起吃也是一种选择。
接下来,就是烹饪的问题啦!
这篇文章里,小编只是介绍了如何挑选、如何处理鲍鱼,想了解一些诱人的烹饪方式,就期待一下我们的下一篇文章吧!记得带上纸巾防止流口水哦~
作者:一只小船
-----广告-----中国(南京)国际品牌水产品博览会年3月10日-13日展位预定请联系陈先生:转载声明海鲜指南转载自鲍语(AwesomeAbalone),作者一只小船,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联系我们
授权转载
李帅哥:LS(